全球经济分析——亚洲新兴增长动力
在经历了多年火箭般的增长经济腾飞后,中国已经变成了18万亿美元GDP的巨兽,而服装市场也已晋升到了榜眼位置。根据IMF预测,2025年中国的GDP约为4.5%,仍然超过全球GDP-3%的水平。
但令人担心的问题是,相比起2013-2019中国7%的增长,4.5%这个数字似乎并不友好。根据中国目前的人口架构和产业结构,2029年的GDP增速将减缓至3.3%。
低迷的消费者信心和房地产交易不断的加筑债务风险,宏观经济的放缓影响着各行各业,也包括服装时尚产业。相比起中国时尚产业2019年3%的增长,2024年上半年的增幅只有1.3%。根据麦肯锡分析,中国的时尚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由外到内的蜕变。首先是非奢侈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化。相比起2013年,国内服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2023年有了6%的增长。有超过50%的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更加青睐国内品牌。许多传统高街品牌例如优衣库,H&M,ZARA等在中国市场均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增长压力。而运动品牌如LULULEMON,始祖鸟等则在2024上半年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其次,在奢侈品领域,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似乎赶不上亚洲市场的平均增速。例如Prada和爱马仕在整体亚洲市场均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中国地区的奢侈品市场则由2023年的12%放缓至3%。其中原因,大部分与政府和民众针对奢侈品价值观方面的主要变化有关。民间不断涌现的“仇富”心理导致更为“低调”的奢侈品品牌更受欢迎,如Ralph Lauren。
尽管如此,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但这种刺激似乎并不能够促进本地奢侈品销售额有所增长。----------------------------------------面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问题,各大品牌的CPO都在寻找后浪。上图是时尚品牌CEO针对亚洲市场增长的市场预估。大部分受访者都对印度市场和其他APAC成熟市场如日韩的增长持积极态度。其中,印度的中低端市场和日韩的高端市场是他们重点锚定的市场定位。而其他的APAC国家如泰国和印尼,则由于较小的体量可以快速提升相对市场增长率。根据eMarketer和WDW的预测,印度预计会在2025年增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超过7%,同时会在2027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从上图中看出,无论是奢侈品还是非奢侈品,印度都被寄予了极高的增长预期。
印度目前中产高达4.3亿人,比整个西欧和美国加起的中产人口数量还要多。而这一数字预计会在2050年达到10亿。像当年的中国一样,印度民众对于流行时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数字化的迅速铺垫会使这一进程比中国快很多,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心智部分的推进。目前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健康,35岁以下的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66%,总计超过8.08亿人,这也使得印度的市场非常年轻化。
在奢侈品方面,印度的高净值人口(UHNWI,ultra-high-net-worth-individuals,即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预计将会在2023-2028年间增长50%,成为世界上UHNWI增长最快的国家。
消费者结构部分,印度的AS(奢侈品的入门消费者,以奢侈品的化妆品品类为主要消费商品)将会在2023-2027年间增长40%。而各大奢侈品牌也在积极的响应市场,各种新兴的百货和卖场在印度拔地而起,例如Jio和老佛爷。上图是印度市场的品牌扩张计划表,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印度市场,其所谓的“准入门槛”还是有不小的挑战。首先就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印度的高端商场数量还是非常有限,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这一问题会导致品牌在实体扩张上存在不小的难度,尤其是奢侈品。因此,印度市场需要除了时尚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的共同关注,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所作为。
其次是商业模式。目前能成功进入印度市场的快销品牌比较有限,较为成功的比如优衣库和MANGO,都不得不采取“嫁接”的商业模式来运作。印度市场由于其独特的联邦制,不同地区的市场渗透尤为复杂,这非常考验当地合作伙伴的运作能力及双方的商业诚信。
第三是市场本土化。印度当地的文化特征非常明显,而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非常大。印度消费者的倾向更多的是珠宝,44%消费倾向远超13%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服装品类的消费倾向则为40%,世界平均水平为52%。不仅如此,本土服装的需求要远超其他国际快销品牌。据统计,2023年印度市场的TOP20服装品牌中,有9名都是国内时尚品牌。因此,在运营了多年国际化的快销品牌中,本土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第四是市场监管。印度当地的采购规则非常繁琐,且需要非常高的区域税赋。这也要求品牌在进行市场扩展时需要更多的手段和销售策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