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上海赛彬丝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AwNjcxOA==&mid=2247486958&idx=1&sn=bb92578c253fd8076a5be53742a1a1a7
近日,麦肯锡公司与BoF时装商业评论旗下的专业数据分析团队BoF Insights联合推出了《The State of Fashion 2025》报告,深入剖析了未来时尚行业将面临的复杂多变局势。这一局势由经济波动、地缘政治挑战及消费者价值观的持续演变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
展望2025年,报告提出的十大趋势不仅揭示了时尚产业格局可能发生的深刻变革,也为行业开辟了创新增长的新路径,指引时尚界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惯例,先来看第一部分:
全球经济分析——贸易重组
截至2020年,世界贸易的总体局势一直是围绕中美两国关系展开。
近年来地缘政治的紧张,终端市场以及采购市场的经济变化导致了原本稳定的二极结构逐步瓦解,世界贸易的多极结构正在不同行业中重构。
2017-2023年间,美国从中国的总体进口份额下降了5.8%,在部分战略领域的采购额如电子,化工行业,份额直接下降了20%。而欧盟在此领域的进口额直接暴跌了27%。
上图左边代表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进口集中度,除了英国之外,中/美/德三国的进口集中度在15个重要进口领域的HHI均有所下降,表明原先的集中采购正在逐步分散在不同经济体之间。
右侧图表代表了地理位置/地缘政治之间的进口趋势,经济体之间政体的一致性正在成为贸易主体之间考虑的优先要素。
单看服装贸易领域,麦肯锡全球贸易部将针对欧美两大市场的采购区域分为5个部分:
a)之于美国的世界其他地区为:非洲诸国,欧盟28国,大洋洲诸国,东西欧诸国;之于欧盟的世界其他地区为:非洲诸国,北美,拉丁美洲,中东,大洋洲诸国。
b)亚洲新兴市场:印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
c)之于美国的近岸国家为:墨西哥,加拿大,拉丁美洲;之于欧盟的近岸国家为:北非,其他欧洲大陆非欧盟国家;
d)欧盟主要服装进口国为: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共和国、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
从上图可见,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市场,针对亚洲新兴市场以及近岸国家的采购意愿会在2023-2030年逐步增加,而针对中国的采购额会逐年下降。
在2010-2020年间,尽管中美、欧美贸易之间略有摩擦,但服装贸易总体下降数值没有超过1%。而在2021-2023年间,这个数值飙升到了接近6%。
自2015年以来,服装领域的贸易壁垒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底,世界贸易中已经有超过3000个贸易壁垒条款。
根据麦肯锡统计,欧盟计划对中国服装商品低于164美元的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影响范围约23亿件成品。近11个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关税高达200%,而美国的举措则更加强烈,他们计划将中国踢出De Minimis低价豁免权,也就是说,针对800美金以下的产品要全部加税,而这一点,是SHEIN和TEMU创造服装出口神话的根基。
----------------------------------------
根据麦肯锡对时尚品牌CPO们的调查,印度正在取代越南成为新的香饽饽。
越南服装产业的崛起大概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也是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各大品牌纷纷将基本款从中国转移到越南。截至2023年,越南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增长了35%。在用工成本方面,中国在2010-2021年间上涨了38%,而目前越南在服装部分的用工成本只是中国的一半。
当然,为了避免越南持续走高的用工成本,品牌们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到了印度和孟加拉。
相比起越南,印度和孟加拉有各自的问题存在。印度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能力,截至2023年,印度的服装产品未达质量标准的比例是所有东南亚采购国中最高的。为此,印度政府在相关领域投入了接近25亿美元的成本用来提高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品质管控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此同时,相比起2019年,目前印度当地的外资已经增加了300%。
而孟加拉的主要问题是当局政治风险和能源危机。2024年在孟加拉爆发的抗议游行活动使得所有行业遭受重创,品牌不得不将40%转移出该地区以确保供应链通畅。
而能源方面的基建薄弱也正不断的挑战品牌的底线,H&M更是在2024年直接针对孟加拉加大风电投资以确保能源稳定。
----------------------------------------
相比起服装品牌们在远东的供应链布局,近岸生产已经被无数次的摆到了各品牌的台面上。
近岸供应链的问题非常明显:成本及技术。
然而这两个问题在目前形势下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首先是成本问题,成本的问题正在随着大量的政府补贴/经济刺激计划/碳排放政策以及由于世界局势动荡导致的物流成本和关税相互中和。在过去的5年中,美国用于近岸供应链组建的投资份额增加了20%,欧盟则是8%。
比如,美国的近岸采购目标国墨西哥,在直接的政策方面,65%的美国品牌表示会增加USMCA会员国的采购额,相比2020年的40%直接增长了25个百分点。运输成本方面,一个墨西哥到美国的整柜成本为5000美金,而中国到美国的为18000美金。船期方面,墨西哥是5-10天,中国是60天。
再比如,危地马拉的制造成本比越南高出了5-10%,但船期快了3倍之多。
在欧洲方面,土耳其市场的持续发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
土耳其主要的优势有两点:供应链透明度及交期。比如,亚太地区的订单完成时间约为150-170天,而土耳其凭借其地理优势可以缩短至50天。SHEIN更是已经同1000家土耳其供应商配合,从而更迅速的占领欧洲市场。
其次是技术问题,亚洲供应链的大范围国际化布局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正在和中国产业链中劳动人口结构的变化相互中和。比如韩国巨头SAE-A已经在拉丁美洲投资超1.5亿美元用来组建针对美国市场的垂直供应链。
而更直观的外部环境是,疲软的世界经济要求品牌用更短的货期以及更低的库存来维持相对利润而非市场增长。
来源:上海赛彬丝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