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资讯】《中国日报》外文网站CHINA DAILY刊发以大杨集团为代表的服装产业智能化升级故事
2024-12-1380

近日,《中国日报》外文网站CHINA DAILY第13版英文报道Garment makers pivot to stay ahead,通过报纸、客户端、网站向世界讲述大连普兰店区以中纺企协理事单位大杨集团为代表的服装产业智能化升级故事。

By ZHANG XIAOMIN in Dalian, Liaoning | China Daily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推动下,辽宁大连的服装制造业正在向高附加值定制服务转型。
大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港口城市大连实现定制类服装出口额4.45亿元人民币(62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

▲大杨集团智能工厂
总部位于大连的大杨集团是一家大型定制西服出口商,凭借其智能生产线走在了这一转型的最前沿。在位于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的一家大杨集团智能工厂内,机械“手臂”自动将面料切割成定制尺寸,而自动悬挂系统可以识别不同的加工要求,并将布料相应地传送到下一个加工步骤。“与批量生产的服装不同,定制服装涉及的面料种类和加工要求多种多样,从面料裁剪开始,每个加工步骤都是量身定制的。”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大杨集团成立于1979年,从普兰店地区的一个农村作坊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西服出口商和全球人工智能驱动的定制服装生产商。今年上半年,大杨集团出口定制服装100万件/套,预计2024年定制服装年产量将达到210万件/套,保持稳定增长。
▲大杨集团智能裁剪车间
胡冬梅总经理介绍,公司已投资2亿多元,建设智能剪裁、悬挂、立体仓储等项目,打造了智能柔性化定制系统。公司通过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个性化定制,简化物料采购、花型选择、生产组织、计划、仓储物流和运营管理等流程。“在数字化转型之前,即使是我们最有经验的制版师,从测量到打版也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这个过程只需两秒钟。”胡冬梅总经理说,制版完成后,尺寸被投影到智能剪裁设备上,大约一分钟内自动完成剪裁。国外客户还可以前往大杨定制门店进行定制配件或通过灵活的定制系统上传数据。订单信息自动分配到生产系统,定制西装最快3个工作日完成。为解决个性化服装订单的紧急交付需求,大连海关简化了监管流程,这将订单交付时间从 10 个工作日减少到 3 个工作日。大连普兰店区有着40多年的服装服饰产业发展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服装加工中心,拥有纺织服装企业400多家,年生产能力8200万件套,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全区23家重点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总产值18.5亿元。普兰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消息称,大杨集团智能悬挂仓储系统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应用案例。(以上为报道中文翻译,内容略有调整。)
??来源:《中国日报》、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