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会员资讯】金源纺织:技术革新重塑产业价值
最新动态
【会员资讯】金源纺织:技术革新重塑产业价值
2025-09-082

从10万锭到80万锭,中纺企协常务理事单位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纺织”)历经26年实现产能裂变,成为中国纺织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生动注脚。企业掌舵者郑洪,作为家族企业接班人,既传承了父辈的“工匠精神”,更以“纺二代”的魄力推动技术革新,在为企业开辟新增长极的同时,更为中国纺织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智变”范本。


踏准时代节拍

“纺织产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金源纺织董事长郑洪表示,企业每一步发展都踩准时代节拍:1999年创立时,仅拥有10万锭产能;2008年,建成福建省首家60万锭纺纱基地;2018年,开启数智化转型升级之路。一直以来,金源纺织始终坚守初心、与时俱进。

今年上半年,纺织行业遭遇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即便如此,金源纺织仍实现预期经营目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金源纺织能实现逆势增长,核心在于自企业成立以来,无论行业如何波动,每年都会预留部分利润投入设备更新改造,确保生产效率与效能始终处于行业前列,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事。”郑洪介绍,企业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持续淘汰落后设备,每年投入3000万元至5000万元用于设备的自动化改造。

郑洪举例:“设备的提质增效主要集中在细纱和络筒环节,我们在辅助装备上不断优化改造,从单台到多台,从半自动到全自动,我们是最早一批使用上海天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动插纱机器人的企业,也曾一次性采购12台青岛双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集中式理管机,替代从细纱到络筒的人工操作。在打包环节,我们也把半自动打包线换成了全自动打包线,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同时,解决了企业假期无人打包的痛点。”

“纺织行业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只有设备效率提升,才能有持续的生产效益,企业才能不断扩大规模,滚动投资发展。”郑洪表示,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自身更要找准定位,做精做专,通过设备改造、精细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让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健康成长。”


紧握数据“纺线”

守正创新,是郑洪始终遵循的企业经营之道。

郑洪坦言:“企业发展最怕一成不变、停滞不前。只要是能让纺织企业降能减负的技术,金源纺织都会积极尝试。”正是这种拥抱变化、勇于创新的态度,让金源纺织成为福建省第一批建立5G智慧工厂的纺织企业。

2018年,郑洪敏锐预见到工业互联网将深刻改变纺织行业。乘着“互联网+工业”融合发展的东风,金源纺织开始数智化转型。近期,企业进一步投入2.3亿元建设5G智慧工厂,依托福建联通“天梭”纺织云平台,通过5G专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订单、生产、设备、质量、能源、仓库等全业务流程的全面链接与高效协同,打造“智慧金源”。

“数据是新时代的‘纺线’,只有织入每个生产环节,才能织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在郑洪看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棉纺织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十分必要。纺织产业的未来兼具科技与产业双重属性,这正是新型纺织产业与传统纺织产业的显著区别。”

如今,5G智慧工厂给金源纺织带来的效益十分明显:机台利用率提高22%,总体生产效率提升11%,员工平均产量提高8%,良品率提升12.7%,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7.2%……

数智化转型,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让金源纺织的管理更便捷:智能车间走廊悬挂的5G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上,整个生产流程的详细数据都实时显示;车间内每台织机前都有一个二维码,管理人员扫码就可以知道生产数据……

目前,金源纺织已完成2座智能化车间改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的全面重构。”郑洪表示,近两年企业通过“总结—应用—再总结”的循环,逐渐沉淀出一套完善的“金源经验”——既注重大数据技术引入,支持全工序、多车间无限扩展,又将业务场景与机器学习算法深度融合,构建多个算法模型,为设备全景画像、工艺优化和能耗优化赋能。

郑洪表示,企业未来会继续深化智能制造应用,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质量检测、工艺优化、设备维护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努力把金源纺织打造成为中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更加生动的展现出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广阔前景。


锚定创新方向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始终相信,任何时候纺织市场都存在需求。”郑洪认为,企业只要将产品做到质优价美,就能走得长远,要对纺织行业保持坚定的信心。

金源纺织年生产各类成品纱10万多吨。谈及产品创新,郑洪表示:“产品要适销对路,不断迭代升级,企业找到点对点的订单来生产。”

金源纺织近两年投建的涡流纺项目就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喷气涡流纺技术以绿色环保、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完美契合纺织业向高端化、数字化、节能化转型的浪潮。

“涡流纺对短纤维适应性较差,更适合生产化纤纱。涡流纺与环锭纺的纱线加工差价约为500元/吨-800元/吨,由于流程短,涡流纺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通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了成本,成为企业突破‘价格战’困境的利器。而且涡流纺采用订单化生产模式,客户需要多少支纱线就生产多少支,目前企业涡流纺订单充足,产销率达100%。”郑洪介绍。

依托这一技术,金源纺织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系列,逐步建立起涡流纺纱线的客户群体与品牌认知。郑洪把产品创新列为未来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能体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的价值。随着全部设备投产和产品系列更加丰富,涡流纺业务将成为金源纺织重要的利润支撑。”

他透露,金源纺织将以涡流纺技术平台为依托,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纱线品种,丰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面对未来,郑洪还有更长远的规划。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推动纺织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转型,并借助5G技术深化产业链协同。他坚信:“唯有将创新刻入基因,传统产业方能涅槃重生。”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友情链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