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之称的山东青岛,雪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宛如一颗耀眼的星,不仅是当地闻名遐迩的“隐形冠军”企业,更见证了中国非公经济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立秋时节,走进雪达,探寻这家存续五十年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雪达集团始建于1975年8月,核心业务为高中档针织服装生产,是青岛市及山东省针织服装研发与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同时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早在多年前,它便已跻身“中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中国针织服装制造业十强”之列,更入选“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实力可见一斑。
风骨遒劲,历练成就创业者梦想
创业之路从无坦途,雪达的起点更是充满艰辛。作为雪达的创始人、见证者与“顶层设计师”,张世安回望过往,眼中满是岁月沉淀的故事。1975年,雪达的前身——青岛第九针织厂,由16人从即墨县南泉公社陶瓷厂转型而来。彼时陶瓷业务难以为继,团队才毅然转向针织行业。
“人心齐,泰山移”,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毫无怨言地投身新领域。工厂起步时极度匮乏:仅有几台简易缝纫机,没有专业设计师,只能靠承接对外加工的小订单维持生计;连缝纫机操作都无人培训,青岛人凭着天生的心灵手巧自学成才。
19岁的张世安是厂里的骨干劳动力,干活从不惜力——搬运布匹时扛起一卷就走,这份勤恳让他很快赢得领导信任,逐步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青岛第九针织厂的生产经营渐渐有了起色。不过,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企业转制,并未让雪达立刻走出困境;直至1983年,27岁的张世安正式执掌企业,才为雪达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全新篇章。
骨子里流淌着山东人“强悍不服输”的基因,成为张世安抓住机遇、谋篇布局的内在动力。五十年来,他像呵护孩子般守护着雪达的成长,始终觉得“公司还有改进空间”,因此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如履薄冰。他常年保持着清晨6点左右的生物钟,每天都会巡视各个车间,不放过任何细节——只为掌握产品质量、产量进度的第一手资料,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张总不怒自威,大家都敬畏他,因为他总能洞察秋毫,对工作要求极高。”员工小朱感慨道。连以严苛闻名的日本客户,面对雪达的产品质量也无可挑剔,这才让雪达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日本订单,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
从传统制造脱颖而出的智能发展,靠的是理念
五十年风雨兼程,雪达始终坚守纺织服装主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份底气,正源于数字赋能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服装面料是品牌价值的“底色”,在雪达的产品展厅里,党委书记张世安介绍:这里陈列着30多个系列的内外衣面料,每一款都暗藏“黑科技”——会“呼吸”的复合丝面料、能“发热”的远红外面料、竹纤维面料、吸湿排汗面料、“空调纤维”面料……从保暖御寒到保湿护肤,服装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科技感扑面而来。
“我们搭建了成熟的科研创新体系,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平台,联合青岛大学等高校,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知名原材料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功能性穿着的需求。”青岛雪达副总经理王显其解释道。以内衣产品为例,雪达围绕“保湿、亲肤”概念,研发出茶花油保湿护肤面料、牛油果油保湿护肤面料等产品,如今这些都是集团的“爆品”,年销量突破100万件。
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王显其介绍,车间员工多为本地人,也有不少外地人在此扎根——他们在青岛购置商品房,打工子弟顺利入学,真正成为了“新青岛人”。当看到一款吸湿排汗的时尚裤子时,他补充道:“这是优衣库的订单,我们和优衣库已经合作十几年了。”
从面料研发到智能化、个性化生产,雪达已构建起一条融合“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的完整产业链。王显其透露,国内一线品牌七匹狼也是雪达的多年合作伙伴;集团拥有织布、染整、功能性加工、印花、刺绣、成衣等先进生产线,配套辅料生产与服装检品物流环节,形成了“全链条覆盖”。产品涵盖内衣、童装、运动休闲服、家居休闲服等系列,内销遍及全国,外销则出口日本、西欧、北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庚续传承,二代接班人培养和过渡
企业发展如一场接力赛,需代代传承方能行稳致远。在这一点上,张世安的决策尤为明智——早在儿子张皓出国留学归来后,他便果断“交权”,为企业传承铺路。
“6年前,我就把企业交给张皓了。”与张世安见面时,他开口便提及此事。回顾雪达这6年的健康发展,不难发现:张世安的“放权”与张皓的“接棒能力”相辅相成,这种接班人培养模式在行业内也广受认可。
张世安对儿子的培养,从童年便已开始。他让张皓在缝纫机的运转声中长大,小时候常带儿子到企业熟悉环境;每当与妻子聊起工作,也会特意让张皓旁听,帮他早早建立对企业的认知。
18岁时,张世安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张皓的管理思维:邀请他旁听公司会议,引导他阅读正史与知名企业成长史,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帮他树立责任意识、大局观,理解个人、家庭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待张皓成年后,他又鼓励儿子到外部企业实习、出国深造——既积累实践经验,也拓宽国际视野。
明确职业规划后,张皓逐步参与雪达的核心业务:从负责单一板块,到承担整体管理责任,在项目实践、跨部门协作中全面提升综合能力。36岁时,张世安正式完成权力交接,逐步放权让张皓掌控企业运营,同时建立家族治理机制,保障企业稳定发展。期间,他还亲自带教儿子,或安排专业导师开展系统培训,确保经营智慧与企业价值观的顺利传递。
接过“接力棒”的张皓,始终秉持“知识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多年来,他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为雪达搭建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多组分纤维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不仅延续了与优衣库、佳世客、岛村、西松屋、曼妮芬、七匹狼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长期合作,更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先后研发出“十佳”运动服系列、改性亚克力系列、牛奶绒系列、石墨烯系列、锗纤维系列、多组分功能亲肤系列等新产品;其中,改性亚克力针织内衣、Ingeo多元纤维功能性生态针织品、茶花油纤维产品、玫瑰精油纤维产品等二十余项成果填补国内外空白,天然微分蛋白复合纤维高档针织品、石墨烯改性纤维高导电复合功能性针织品等11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产品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
如今,在张皓的带领下,雪达集团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既坚守着半个世纪的纺织初心,也不断拓展市场边界,以崭新姿态续写着中国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来源:纺织大数据平台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