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达去年以来新高,显示出国内消费市场向好态势更加稳固,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达28.3%,延续了开年以来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升级类商品对支撑5月份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户外运动、体重管理……围绕体育经济,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精准而有温度的政策措施,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日益显现,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机遇也让运动品牌的科技创新迈上了新高度。
正是看到市场的宏观趋势,安踏、李宁、特步、361°、匹克、鸿星尔克等几乎所有运动品牌都在加大科研的投入,保持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并且通过多领域合作,增强产品的文化属性和新用户群体覆盖。民族运动品牌正在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PART ONE
安踏
借力“双奥”IP向上生长
PART TWO
李宁
将中国文化融入专业产品
PART THREE
匹克
依靠“硬核”科技扭转乾坤
PART FOUR
361度
聚焦运动潮流产品
PART FIVE
鸿星尔克
让体验感成为门店创新驱动力
如今国内体育消费者群体已经发展形成首次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型消费群体和“为爱发电”的兴趣社群类运动爱好者。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和专业性要求有所不同,但本质上追求优质的运动体验后,用户的复购升级需求却会主导体育用品市场的格局演变,于是在产品专业性上构建的品牌文化则成为运动品牌行业竞争“软”核心。
不管是在抖音、快手,还是B站、知乎、小红书,运动小白或是爱好者总会把自己的运动鞋服试穿体验在社媒上分享讨论,推荐不错的专业体育产品,消费者对运动品牌的印象也正是通过社群文化的传播不断加强, 更广范围的消费者也会受到消费热潮和趋势的影响,最终,这些在消费者口中累积的印象便在日积月累中转化为品牌价值。
面对更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除了赞助大型体育赛事、与明星互动等营销方式仍将持续以强化与场景、消费者的连接以外,运动品牌正在创造更多更丰富的营销场景来增强用户体验,并把品牌的经典产品与企业文化作为内容传递给消费者。
随着全民运动风潮的兴起,由运动体验消费者和运动爱好者两大阵营带来的市场需求,也将推动运动品牌对线上流量、优质营销、渠道资源的争夺也将持续,以获取更多用户的关注,并转化为市场份额。
近年来民族运动品牌在产品、品牌、渠道运营等方面的进步,开始展现出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流量与消费者互动,打造产品文化附加值,建立起国产品牌认知度与忠诚度,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也显著提升。
如今看到的民族运动品牌的集体高光,可能只是体育产业繁荣的初露头角。尽管民族运动品牌走向全球的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但产业、科技与文化带来的自信,正让行业共同探索出新的思路与生态,助力整个体育用品市场实现升级,让好的产品遇见对的用户。
尽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信念与匠心犹在。用务实的态度、真诚的产品吸引更多用户,传递品牌价值,这就是未来的路,管什么风口、浪尖和谷底。不难想见,未来几年会是民族运动品牌成长的黄金时代。
来源:江苏商报、体育产业生态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