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产业园区】经济持续承压下,四川渠县纺织服装却“逆势扩产”
最新动态
【产业园区】经济持续承压下,四川渠县纺织服装却“逆势扩产”
2025-06-1215
渠县经开区轻纺服饰企业入驻集中区。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渠县经开区轻纺服饰企业入驻集中区。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最近,四川渠县经开区多家轻纺服饰企业正在扩产或有扩产打算——

5月30日,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新完成2000平方米厂房装修和设备安装,前期培训的近100名员工正式上岗。

不远处,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扩建的二期项目也正在安装设备,将把日纺纱15吨的产能提升一倍多,该公司还计划布局下游织布工厂。

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一批纱线准备出货。袁城霖 摄

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一批纱线准备出货。袁城霖 摄

在经济持续承压的大环境下,为何他们选择逆势扩产?渠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全表示,这是多年开展填补产业链“腰部塌陷”攻坚,进入了集中收获期。

10多年前,渠县在摸索产业发展方向时搜集到一组数据:渠县籍企业家在外创办服装企业的有四五百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服装行业的有10余万人。

老乡的专业能力、人力资源等,为渠县打开承接沿海地区和成渝两地服装产业梯次转移的发展新路。

“最初只有几家,后来‘邻居’越来越多。”走进渠县经开区,一片红砖外墙的厂房是轻纺服饰企业入驻的集中区域,渠县顺田服装有限公司就位于园区入口处,公司董事长田顺杰回忆说。目前,渠县经开区已入驻轻纺服饰企业52家,产品包括休闲服、运动服、西服等多个门类,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就有12家,渠县也因此拿到“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等称号。

不过,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变大,短板也在凸显。

“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一头一尾。”冯全说,在轻纺服饰纺纱、织布、染整、成衣等主要环节中,园区3家企业为纺纱、近50家企业为成衣制造,而产业链的中部环节是“真空”地带。

产业链条的缺陷,不仅影响企业就地配套,还限制了产业进一步集聚壮大。

“公司所需面料从广东拿货,物流成本不菲。”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是园区最大的成衣厂,公司行政主管肖利说,为了确保原料供应不断档,他们一般提前两三个月订货。“这种模式适合以销定产,但接到快返订单可能会着急原料。”

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想要做大产业,就必须打通产业链。

为此,渠县展开新一轮谋划:一方面针对性招引企业,一方面积极争取园区规划环评修编。

去年,从福建引进的四川省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为渠县带来“第一米布”。“不到一年时间,日产能从9万米面料提升至15万米。”公司副总经理罗丽说到,在一个还有大半区域空置的车间,罗丽表示,“我们很快要在这里再装100台织布机。因为园区有2家企业可供货,不用舍近求远到福建采购纱线。”

四川省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下线的面料。袁城霖 摄

四川省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下线的面料。袁城霖 摄

“第一米染整布”也将很快产出。渠县已与一家世界500强纺织企业签约,后者将在渠县建设印染等生产线。

产业短板不断补齐,带来更多产能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渠县经开区已有超10家企业有扩产打算,园区测算,当“原料进厂、成品出园”生产闭环形成后,可以把物流成本下降20%,近地配套率从37%提升至80%。去年,渠县轻纺服饰产业实现产值32亿元,“随着产业全链条打通,我们距离打造百亿级轻纺服饰产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冯全说。

来源:纺织经济信息网



友情链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