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特别关注】一只Labubu撬动的,不只是手袋,而是奢侈品的叙事权
最新动态
【特别关注】一只Labubu撬动的,不只是手袋,而是奢侈品的叙事权
2025-05-29124
在新消费时代,情绪比价格更能定义奢侈。
近一年来,泡泡玛特股价上涨超过400%,市值达到2800亿港元,是同在港股上市的Prada集团的两倍,令业界瞩目。
这不仅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奇迹,更是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反转。一个以潮玩起家的年轻品牌,正以情绪共鸣和用户参与的方式,超越一个拥有百年历史、象征传统奢侈价值体系的老牌时尚巨头。
虽然这两个公司不能绝对比较,但这一跨越说明奢侈的权力结构正在被重构,消费者愿意为快乐和共鸣付出更高的溢价,市值超越Prada的不是玩具,是被听见的年轻人。
图片


01

从精灵森林到T台秀场

      Labubu的破圈进化论



LABUBU



Labubu来自绘本《精灵三部曲》,是泡泡玛特签约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属于THE MONSTERS精灵天团里的一员。Labubu有9颗尖尖的小獠牙和直立的尖耳朵,一笑就露出独特的魅力。看似带着点“坏心思”的丑萌形象,却有着勇敢又善良的内核,瞬间抓住了无数粉丝的心。

Vans联合龙家升以LABUBU为设计灵感,推出联名鞋服系列


Labubu x Pronounce - Wings Of Fantasy 米兰 2.0限量公仔


自诞生以来,Labubu不断尝试跨界破圈,与VANS、UNIQLO发布多款联名服饰,并于2023年,与中国设计师品牌Pronounce合作,闯入米兰时装周,次年推出限量公仔,开启了时尚圈的闯荡之旅。今年3月,央视电影频道联合小红书推出的首个电影融合盛典,Labubu登上春日水上红毯,与多位明星同台走秀。


02

明星衣橱里的秘密武器

   从私藏到街拍的潮流单品





·  ·  ·




LABUBU



Labubu的全球爆红始于社交平台上一场明星自发掀起的“晒娃”热潮。Dua Lipa、蕾哈娜、林俊杰等艺人纷纷将其作为街拍配饰,Labubu成功实现从潮玩圈层向主流时尚符号的华丽转身。

从明星街拍到素人OOTD,从跨界联名到时尚秀场,Labubu的时尚版图,远比你想象中更辽阔。


03

顶奢包袋的“灵魂伴侣”

  潮玩IP重塑奢侈品社交叙事



LABUBU



当Labubu毛茸茸的身影攀上爱马仕Birkin的鳄鱼皮,这场看似跨次元的碰撞,实则暗藏当下人们对奢侈消费的重新定义。



Labubu的出现解构奢侈品的庄严感,限量版Kelly包上的挂件既可以是百万配货的战利品,也可以是泡泡玛特的百元盲盒,这一现象使原本单向度的价值体系转向更具包容性的文化表达。



这种解构效应在社交媒体场域持续发酵。Labubu与名人、奢侈品的频繁同框,使其兼具社交货币与财富象征的双重属性。



年轻群体通过DIY混搭Labubu与奢侈品的行为,创造出“晒包不炫富”的新型传播范式,既满足个性表达,又降低“奢侈品羞耻”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Labubu在二手市场的溢价逻辑与爱马仕配货机制形成镜像对照,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对Labubu的追逐或许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稀缺性与高溢价带来的身份认同。


04

到底怎么“晒娃”

  1秒钟解锁Labubu时尚力



LABUBU



Labubu作为潮玩界的顶流IP,标志性的丑萌造型与鲜明配色自带百搭属性,以腰挂、包挂等形式频繁出现在全球时尚场景中,如今已成为人手一件的潮流单品。



日常出街,基础款如何穿出记忆点?试试挂上色彩呼应的Labubu挂饰,打造“刻意的漫不经心”。还可以用Labubu挂件打造局部撞色,增加穿搭亮点。



职场丽人也能把Labubu挂在包包上,用细节打破严肃结界,在西装革履间暗藏个性锋芒。



谁能触达人心,谁就能主导价值。
Labubu出现在爱马仕包上,成为中产社交场上的标配搭配,这已不仅是潮趣挂件闯入奢侈领域的猎奇现象,而是一次明显的文化位移。它标志着奢侈的本质正在被改写: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变成情绪表达与社交认同的符号游戏。Labubu的崛起,正是数字原生代对可被重新定义的奢侈的一种回应与主张。
奢侈品最大的危机,不是销售数字短期波动,而是它正在逐步失去定义欲望的能力。而Labubu恰恰用一种幽默、怪趣又疗愈的方式,重新激活了这种能力。Labubu不是玩具,它是一个文化容器,是情绪盲盒。它的核心吸引力包括但不限于:限量发售、盲盒玩法、品牌联名、二级市场溢价效应……这些策略本质上与传统奢侈品牌如出一辙。
传统奢侈品的稀缺越来越显得刻意与疲惫,Labubu成功将“孤僻、疗愈、叛逆、陪伴”这些现代情绪进行视觉化表达。它不是在售卖角色,而是在售卖情绪镜像。消费者把它带回家,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投射与连接。
而多数奢侈品牌仍停留在符号层面,无法进入人的情绪腹地。Labubu的流行并非单向推广,而是由无数用户在社交网络中自发创造出来的内容文化。二创、打卡、Cosplay、跨界混搭……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在赋予产品新的意义。这种“文化共创机制”,是当今最重要的品牌资产。
相反,奢侈品忠诚度正在退场,情绪敏感度正在登场。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中产,不再为一个logo感到骄傲,而更看重购买行为能否带来一种“低压的幸福感”。奢侈品牌正在陷入情绪价值与物质定价之间的剪刀差,涨价策略拉高了进入门槛,却未能同步提升情绪体验。与此同时,消费社会的宏观压力也迫使中产消费者重新评估什么值得买,他们逐渐放弃攀比,转向心理建设,从“我拥有”转向“我舒服”。而Labubu刚好击中了这种精神缝隙,不用负重,不用解释,不用跻身某个阶层,就可以带来一点点情绪治愈。这正是奢侈品所遗忘、而年轻人极度渴望的东西。
奢侈的本质不应是贵,而是超出日常的满足感。在过去,它是精工皮具、定制礼服、私人香水,而今天,它也可以是一个陪你通勤的Labubu,是挂在爱马仕上的个性趣味,是朋友圈里引发微笑的小确幸。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趋势,情绪价值正在成为奢侈品的第一属性潮流是一种自由,快乐是一种日常,泡泡玛特珠宝线发布的这句口号,也许才是未来奢侈品该有的姿态。不是向下兼容,而是向内更新。
来源:时尚商业Daily、北京时装周



友情链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