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重点一: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办好精品首发季活动,支持相关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首发活动品牌,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引领力。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为进口首发新品提供通关便利。打造一批全球新品首发地标,做强做优时装周、汽车展等平台载体。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开设首店,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和地区总部,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支持老字号品牌和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更多新产品。
开首店、布首展、做首秀,这个春天,上海变身各大品牌的“新品实验室”,30多场“首发上海”活动相继登台。如今,平均每天,就有三家“首店”在上海与消费者见面,17%以上都是高能级首店。上海时装周是今年“首发上海”活动的重头戏,为了各个品牌的产品首发都能“惊艳登场”,主办方不仅在筹备上为企业做足了准备,今年还会试点“即秀即买”模式,让观众能在首发现场即刻下单。首发经济的热力场给国内原创品牌生长的氧分,新的政策举措也为国际品牌落地上海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重磅出台了“首发经济16条”,支持企业结合城市地标性建筑、岭南特色城市景观,作为首店品牌、首发展示载体。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举措,广州首发经济蓬勃发展。据了解,2024年全年广州吸引超400家国际国内品牌首店落户,涵盖科技、文创、奢侈品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广州正式推出《广州首发空间指南》,精选广州塔、海心沙、广州大剧院等32个首发空间,为全球品牌、国货潮品等提供首发地、首选地,促进城市空间载体、产业品牌、时尚消费的有机融合,成为全国首个发布标准化首发空间载体的城市。
重点二: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支持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打造辐射带动力强、供应韧性好的现代商贸流通节点城市。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推动零售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批发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推进批发市场智慧化建设。加快培育建设多元业态融合、优质资源集聚的标志性商圈,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消费新场景,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北京市积极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CBD×三里屯、丽泽×首都商务新区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新开大型商业设施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出台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行动方案,形成街区、近山、亲水、赛事、演艺、夜间、数字共7大场景100多个可复制推广案例。出台首店首发征集指南,全年带动960家首店落地。老字号总数达到274家。创新打造“京彩四季”北京城市消费活动主题品牌,引导市场主体开展促消费活动千余项。
重点三:提升消费供给品质
办好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在消费领域深化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场景。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推广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高质量开展“三品”全国行,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2024年,重庆举办的精品消费月暨第四届解放碑国际消费节以“爱尚重庆·乐享全球”为主题,采用“1+4”活动体系,即聚焦1个精品首发季、4大消费领域,举办多场消费促进活动。围绕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目标,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支撑作用,提升国际商品集散能力和水平,推动国际名品、优品在渝首发新品。持续推出时尚芭莎西南首秀等超100场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促进品牌首店深耕重庆、孕育发展,培育“首发巴渝”城市名片。
其中,解放碑联手《时尚芭莎》打造的重头戏“国际金街秀”,聚焦打造国际都市时尚首秀场,成功引入美国设计师品牌Auteur中国首秀,国际知名品牌Maison Amory(艾默里)和承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金银彩绣的新奢刺绣品牌—糖心旦TANGXINDAN西南地区首秀以及美国魅力女装BeBe,并由国际名模领衔、知名模特助阵,为市民呈现一场融合时尚、潮流与文化内涵的的国际化视觉盛宴。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消费新场景和新模式的“试验田”和“竞技场”。2025年,北京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商圈商街,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完成中关村等12个北京重点商圈改造提升;上海将推进南京东路等商圈重点项目改造,南京路步行街和苏州河“握手”,与福州路文化街联动,还将举办“银发生活节”,培育发布银发经济“百大品牌”;广州将以“羊城消费新八景”为统领,通过场景、活动、产业和政策“四轮驱动”,激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活力;天津聚焦“山、海、河、楼、港”独特资源禀赋,推动劝业场等载体业态焕新,发展街面经济;重庆持续培育“渝伴礼”等特色品牌,植入重庆历史文化、山水资源、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加强消费跨界深度融合……这5座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将围绕“商业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出更为丰富的消费新场景,更加多元的消费新模式,从而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以下统称相关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二、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
三、更好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
四、办好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
五、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六、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七、提升消费供给品质
八、加强对外宣传推介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协同联动,抓好贯彻落实。相关城市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高质量推进培育建设工作。商务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典型经验总结推广。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