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不仅是华夏文明的衣冠载体,更是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符号。它历经数千年演变,每个朝代的形制都承载着独特的时代印记。
汉服的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商代已形成“上衣下裳”的基本形制,交领窄袖短衣搭配蔽膝,腰间束带,奠定了华夏服饰的右衽传统。
西周时期:周礼制度确立,服饰被纳入礼制体系,强调等级与礼仪。
经典形制:上衣下裳,交领右衽,蔽膝束腰。
春秋战国:深衣出现,上下连属,交领右衽,衣长及踝,男女皆可穿,成为后世汉服的重要基础。
秦汉:秦汉服饰延续战国深衣制,汉代发展出直裾与曲裾两种深衣形式。直裾简洁,曲裾衣襟缠绕,更显庄重。
特色:曲裾深衣、袒领袍服、华丽滚边。
魏晋南北朝:受玄学影响,服饰趋向宽大随性,“褒衣博带”成为主流。
特色:宽袖衫、条纹间色裙、袒领设计。
隋唐:唐代国力鼎盛,服饰风格开放多元。
特色:齐胸襦裙、石榴裙、披帛、圆领袍。
宋代:受程朱理学影响,宋代服饰回归素雅。服饰形制注重日常实用,褪去唐代的华丽。
特色:褙子、窄褶裙、襕衫、淡雅配色。
明代:明代恢复汉制,融合唐宋元素。道袍、比甲等款式多样,成为汉服体系的集大成者。
特色:马面裙、补子官服、道袍、比甲。
来源:典藏中式美学
友情链接